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
保護區簡介

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(crustose coralline algae)在硬基質上生長而形成的生物礁。相較於珊瑚蟲形成的珊瑚礁,藻礁和珊瑚礁一樣會形成碳酸鈣的骨架,但在生成環境上有所差異。珊瑚礁通常需要溫暖且清澈的海水才有辦法形成;而珊瑚藻的耐受性較珊瑚蟲強,因此能生長在一些環境較差,不利於珊瑚礁生成的環境裡,包括光線昏暗的深水地區、易受浪潮打擊的潮間帶區、鹽度變化較大的泥沙岸以及濁度和營養鹽濃度高的河口環境中。

市府農業局委託台灣濕地學會研究至今共發現10類大型藻類、119種動物,其中大潭電廠具有最高的物種豐富度,新屋溪口次之,樹林子海濱最低。樹林子海濱兩樣區的大型藻類覆蓋率低,物種豐富度及動物豐度也較低,尤其以樹林子海濱所調查到的物種最少,在此樣區完全沒有大型藻類覆蓋,且除了在夏季外,沒有發現到任何底表大型動物,其動物物種組成也與另外三個樣區明顯不同。為了監測藻礁狀況,建議可選取4種較具代表性且易於觀察的指標物種,分別為珠螺、草蓆鐘螺、花冠海燕與司氏酋婦蟹。

與觀新藻礁過去相關研究結果比較,台灣濕地學會研究研究所涵蓋生物多樣性範圍較全面,量化之動物密度亦高出許多,說明過去研究明顯低估藻礁生物多樣性及豐度。而各研究彼此間相似物種不多,說明現階段可能仍低估了藻礁生物多樣性,許多物種尚待發現。若與其他沿岸棲地物種與密度比較,藻礁物種與其他棲地有很大差異,說明藻礁生態系之獨特性,其中藻類、刺胞動物、軟體動物、節肢動物與棘皮動物的多樣性較高,但是環節動物之物種數較少。觀新藻礁的動物密度為高美濕地的5倍,香山濕地的8倍,尤其是觀新藻礁的環節動物與節肢動物的數量特別豐富,亟需就地進行保育。

據上,市府業於103年7月7日以府農植字第1030161744號公告為「桃園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」在案,刻正投入經費與資源進行保育工作。

回頂端